咖啡机维修文学>都市>崇祯故事 > 第35章 梓童
      周皇后出身贫寒,她是苏州嘉定娄塘镇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周奎迁居北京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年幼的周氏在家操持家务,烧火做饭。天启六年(1626年),当时的信王朱由检大婚挑选王妃时,周氏以美丽的容貌、柔婉的性格和贤淑勤俭的品德被选为正妃。朱由检即位为崇祯帝之后,周氏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她嫁给崇祯的时候,年仅15岁,崇祯与她同岁,结发夫妻,俪恩情深。当时的崇祯还只是一个穷王爷,家里的日子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大户人家。虽说按照朝廷的规定,藩王的月例钱粮还是很丰厚的,但以当时朝廷的财政状况,这些钱粮只是一纸空文,几乎是从未发放。是以崇祯虽然贵为天启皇帝的亲弟弟,日子也不好过,经常要靠着周氏做些刺绣活来补贴家用。

      随崇祯进入紫禁城晋升为皇后之后,周氏仍不改勤俭本色。她裁减后宫用度,撤消各种奢縻的开支,身穿布衣,吃素食,甚至亲自烧火做饭,缝补衣服,还带领宫女纺线织布。内治克修,以身垂范,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俭淑德的皇后。m.book56.com

      《崇祯宫词》有诗为证:

      宫中百费俱裁减

      早称君王节用情

      从此外家休望幸

      时艰只合念苍生

      周皇后听到崇祯询问饭食是否由她亲手所作,脸色一滞,随即坦然答道:

      “陛下,饭食确是臣妾所做。臣妾在菜蔬中浇了鹅汁,只为增些鲜味,好让陛下能多吃几口……”

      崇祯听了默然不语。

      因年来各地灾害频仍,又兼后金入犯,崇祯一方面为节省宫廷开支,一方面以示与民同苦,宣布断绝荤食而茹素。周皇后这么做菜,已有违旨之嫌。

      “陛下,您龙体为重,如果吃不好,身体垮了,这大明的天下,谁来主持?”周皇后坦然地看着崇祯,“如果陛下要怪罪,臣妾愿领责罚。”

      “梓童……”崇祯想说些什么,眼泪却掉了下来,泪水滴到碗中的米饭上。

      “陛下……都是臣妾不好,臣妾不能为陛下分忧,反倒……”周皇后看到崇祯掉泪,情急之下,连声认错,那眼泪珠子跟着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

      突然,崇祯似乎想到了什么,把碗一放,凛然大声地说道:

      “梓童,何须忧伤?今日有大捷报!……”

      说着,崇祯拿起桌上的公文,递到周皇后面前。

      “梓童,你看,大捷啊!我大明自有忠义之士为国效力,你我何愁虏兵不退,天下不安,百姓过不上好日子?!”崇祯说到兴奋处,胳膊猛地一挥,脸上现出了一抹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