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身为儒士领袖,文人楷模。
其行事癫狂,离经叛道,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似不忠实大忠,似不孝实大孝。
当年十六岁的孔融与其兄孔褒收留望门投止的张俭而被告发,兄弟俩毫无惧色,争相承担死罪。
最终孔融幼时让一梨,孔褒成年还一命。
孔褒求见主事官员,以孔融不及弱冠为由,说服官家替孔融而死。
如此家风,又怎会惧怕曹操?
刘备感动之余,站起身来:“如此,那备更不忍先生遇难。先生,你要知道,你非孑然一身,你还有家室,还有子女,你若身死,曹操安能放过他们?”
提到子女,孔融立刻想到自己尚未成年却聪慧无比的一儿一女。
曹操杀他他固然不怕,可曹操会如对待陈宫那般善待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么?
孔融的喉头一噎,神色终显一丝忧虑。
他虽奉父母无恩论,一是为反对世家大族为举孝廉而搞出那些反人类的作秀,二是为了讥讽曹操。
实际上他极为在乎亲情,亦是天下闻名的孝子慈父。
刘备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他沉默下来:
“文举先生,如今曹操势大,陛下身处危境,犹如累卵。曹操之威,朝野震慑,权倾一时。
虽先生心怀忠义,欲振汉室,然当下锋芒毕露,恐遭其害。
依在下看,不如暂敛锐气,忍辱负重。待时机成熟,再与忠臣义士携手,共扶大厦之将倾,此乃保陛下、安社稷之上策。
若仅凭意气,强行与之对抗,恐未及发力,便已先遭其毒手,汉室复兴之路亦将愈发艰难。先生聪慧过人,当知此中利害,万望深思。”
“这……”
孔融抚髯沉思片刻,叹息道:“玄德之言在理,然当今朝堂,忠义之士尽被屠杀殆尽,还有何可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