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文字💼🗐之后,吴中元施🖽😈⛄出瞬息千里将石板送走。
在此之前他曾经多次来过这里,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唯恐引起忙碌于田间地头农人的注意,但这次他没有立刻离去,原因有二,一是他已经定下了归期,远古时期不会再传来消🗩🞎📀息了。二是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里去。
人都需要归宿感,没有归宿感人就会感觉孤独,但归宿感存在的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限制,没有归宿才是最终☻🄩的归宿🞖🔋,没有归宿到处都是归宿。
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两个元婴的人格已经丰满完成,只是不曾分离出去,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他已经很少说话了,确切的说是很少与别人说话了,更多的是自己与自己说话🚘📮,几个人格之间偶尔也会互相对话。
此时他的本命元神正在思考接下来去哪儿,而另外🎘两个元婴的神识则分别在思考另外两个问题,左元神在思考分明已经触摸到了更高层次的天花板,为什么始终无法突破,就差一点点了,但还差一点点,到底差在哪儿?而右元神则在思考要不要为世人留下点儿悟道心得,让世人多些豁达,少些困惑。
站立片刻,吴中元右手微抬,延出灵📲🞳😏气凝聚土石🀘☩🂄平地起🇺碑,碑高三丈,宽两丈,偌大的石碑只有七个字,“己所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他留给世人最后也是最大的忠告,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是世间所有烦恼的源泉,自己是个痴情种,就希望对方也跟⚩自己一样痴情,结果对方不是,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就希望身边的人跟自己一样聪明,结果对方不是,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是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就希望📲🞳😏其他人也跟自己一样有修养有礼貌,结果对方言语粗俗,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是个干脆利索的人,就希望别人做事情也跟🀘☩🂄自己一样干脆利索,结果对方黏黏糊糊,自己也会🕈🇫因此失望恼怒。
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就希望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心存感恩🎡,结果对方做不到,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对朋友付出真心,就希望朋友也跟自己一🍜🈹🃑样🀘☩🂄讲义气,★结果对方做不到,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喜欢安静,就🁝希望别人都跟自己一样,谁要是喜欢热闹,自己就会♨烦躁厌恶。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是个置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是他悟道的最大🀘☩🂄心得,也是此前任何人都不曾触及的角度和高度,不要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不要对别人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别人不一定能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别人也不一定会喜欢。
世界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要豁达🀘☩🂄洒脱,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被传为千古佳句,实则这句话的格局并不高,我愿将心向明月就足够了,至于明月照哪里那是明月的事情,奈何明月照沟渠,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幽怨和矫🎸🕴情。
做好自己,自己就会对自己给予肯定,没必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肯定自己,对待工作认真,对待领导忠诚,对待爱情专一,对待友情真诚,对待父母孝顺,对待子女慈爱,所有这些难道是建立在对方给予🀶🁎🄩自己回报的基础上的吗?如果是,请反省自己,自己并不高尚,只是希望进行对等的交换罢了。
天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如果只是自己明窥天道,一点儿也不告诉别人,那就成了孤芳自赏,独善其身,这么做格🚙局可不高,为了让世🅴人能够理解,只能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对天道进行描述,尽管不是百分之百的精准,至少他们能懂,如果他如实讲述天道,谁也听不懂。
自以为是几乎是所有人的特点,吴中元虽然留下了石碑,却并不奢望所有人会因此受益,甚至会有一些人对碑☻🄩文嗤之以鼻,但他还是留下了石碑和碑文,他毕竟在现代生活过,总要留下点什么,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叫醒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