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帑里还有很多古籍孤本和失传的著名字帖画册,朱允炆是喜欢欣赏这些墨宝和手抄本的,连一些早期的雕版印刷本,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都没有处理。
这些东西能够有幸保存下来,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后要是抢注燕王的注意,让人编纂什么《永乐大典》之类的新朝文献大成书籍,手上的的资料也要多点。
朱允炆在匆忙逃跑的时候,只带走了妻儿,除了乾清宫的寝殿被火烧得破损之外,整个紫禁城还是功能齐全的,绝大多数宦官宫女也留了下来——当然,今后肯定是要详细甄别遣散一部分的,贴身的人,不能不谨慎,朱久炎可不想再出以前的下毒事件。
要承接皇位,要忙的东西太多了,朱柏父子二人的精力都投入到火热的接收大业之中。
首先这些将要遣散的宫人就不能白白地遣回民间,宦官打发去中都,宫女们则在征询了她们的意愿之后,还是要尽量留给未婚的湘军将士们以及铁守手下的一些重要工匠。
其实这么做对他们双方都更好,千户以下的军官可找不到品质这么高的老婆,而宫女们放归民间之后的婚配也很难有湘军将士这么有前程的潜力股。
然后就是其他各部的问题……
上十二卫的人员整编完了之后,江南各省以及贵丨州、闽南两省,以朝廷的名义写去公文让他们归降,茹瑺、杨士奇等人仔仔细细地写了有几十份,与朱柏父子斟酌了几次,才发出去。
有朝廷的正式公文,有湘军强大兵力为威迫,那些还没有打下来的府县应该也会很快平定,这样一来,江南富庶的财赋重地就可以免遭战争破坏了。
“嗯,公文既然已经发出,茹瑺你还要尽快拟定各省布政使以及下面的佐官人员上来;杨士奇、夏原吉二人制定对各省的宣赦条款,或留用,或问罪押入京城,也要条例分明,严依律法。另外,咱打算登基前亲自见一下魏国公……”
很多地方都是刚刚归附,稍微高级一点的文武官员任命,比如说知府以上、千户以上的人事变动,朱柏父子都要亲自插手,唯恐被隐藏在朝中的反对势力给阴了。他们可不会天真的认为,乾清宫内一面倒的劝进人群里,没有想趁他们不注意捅刀的人。夭夭文学网11wxw
不说其他,就说朱久炎掌握的,驸马王宁就是燕王府的人,还有一些迫于形势不得不将自己隐藏下来的建文旧臣。
不过这些威胁都并不大,只要前期注意
一些,随着朱柏在继位之后,慢慢地将一些坚决仇视的隐忧消除,等在朝野之间的威望日重,那些想玩弄权术的人也就没有机会了,那个时候或许还要越来越放权呢。
这是朱柏与朱久炎早就商量好的策略,以后除了掌军的位置与身边的亲信独断专行,一竿子插到底之外,其他的大多数官员的升迁调任,还是按照朝廷的制度规章来,他们只要在后面调控制度,减少制度上的漏洞就好。
这也是朱久炎的建议,很少有人能够想老朱一样勤勉一辈子,连续奋斗几十年。借鉴后世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原则方针,做好制度的把关工作,抓骨放皮,这样就能保证日常的繁杂事务减少,朱柏也就更加有精力,将每一件经手的事情办得更好。
这种管理模式在后世早被证实了,比一个人埋头死干要好,也更加能够稳固权位,将意图向下贯彻得更彻底、顺畅。
“是,臣等定会尽心……只是魏国公被世子殿下放回徐府关押之后,他就口称闭门谢客了;
兵部右侍郎黄岩闻建文帝宾天激愤悬梁自尽;监察御史魏冕,厉声斥责同僚,为建文帝殉节;工部郎中张安国,投井自尽;更有大理寺丞鲁能仰药自尽殉节、户科给中事龚泰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