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维修文学>网游>世子很皮 > 第七百六十三章 衍圣公的传承
    “还是五哥提醒的对!太子殿下,齐鲁虽然因为元末战乱,以及八年前的蝗灾影响,导致有些贫困,但孔家却不曾放弃文教,在当地的齐鲁的影响力,不减反增。若得他们相助,铁铉即使一根筋到底,也挡不住归附大潮。”因为在青州就藩多年的原因,齐王对于齐鲁方方面面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这也是朱久炎带着齐王和周王起来北上的原因之二。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而我朱久炎此番北上,不仅是强龙过江,身边更是带有两条地头蛇,看谁人能挡!

    周王提出的这个办法实在不错,即便那么不知建设的元廷对孔家后代的恩荫封赠都没有断过,新朝若要向世人宣示文治,拜孔庙、册封孔家后人本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本就要做的事情上做做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嗯……至圣先师之道,百代所崇,传祚袭封……此事尽快落实下去,潘振,由你去执行。”

    说实在的,朱久炎对于所谓万世一系的孔家并不怎么感冒。孔子是至圣先师没错,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也是极其大,影响万世,但他的后代却不一定能学到他老人家的德行。这一千多年来,孔家出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胜枚举。

    孔庙可以拜,但本心上朱久炎是想断绝孔家的爵位承袭的,避免大家学习孔家搞家族传承垄断官位这一套。可是到了这个位置,很多事情只能从大局这方面来考虑。

    孔家世袭的衍圣公不过是个象征意义的爵位,对朝局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要避免家族传承垄断官位,主要在官员铨叙的时候严格把关,用稳定的流官制和打破官、吏界限以及吏的世袭,这才是杜绝门荫、保证社会阶层流动性方面的根本做法。

    门荫这东西也不是一两代明君能够杜绝的,别说是现在了,即便再过一千年都没法改变。朱久炎可不认为他有那么大的本事,相较于大明江山的稳固,给孔家荫补真的只是细枝末节的事。

    更主要的是,新朝初立,他还如此年轻,以后有大把的机会定制、修改这些明显留有后患的政策,他也相信到时自己更有实力,规则是可以修改的,只是修改的能力掌握在强者的手里。

    隋炀帝、王莽执政时出台的很多政策,大都出于好意与公心。但好事情一旦做得太多,也就成了坏事情。阶层利益的触动太大,在地方上引起强烈的反弹,将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在建立起绝对权威之前,朱久炎还得按照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来,目前还是需要集中所有力量,解决统一这个问题再说。

    朱久炎倒是也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彻底改变社会经济基础的工业革命,让大明尽快走上新的道路,不至于在后世差点被蛮族覆灭了久远的文明,被大海彼端的西方人用

    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这些年他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建立讲武堂、培养文武双全的职业军官、抬高商人地位、大力发展商业、增加人口流动、出台扶商政策、创立海军、探索海外、开疆扩土、开通海洋贸易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这些事情,哪一件不是在催生工业革命的诞生哪一件不是为大明这艘巨舰慢慢修改航向

    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朱久炎深深明白,工业革命在一代人手中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他顶多就是可以依靠自己的见识、权威与能力改变大明的命运,为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一些小小的变量。

    增强朝廷的财政能力,他已经做到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分配结构,在经济基础尚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极大增强农业文明对抗游牧、西方海盗的能力,朱久炎觉得自己也都能做到。当然,基层控制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肯定是达不到后世那个社会的水准,但是用以对抗游牧民族,领先西方海盗,防止侵扰应该是完全够用了。

    要想做成这个事情,需要个人绝高的威望以及不可动摇的坚强武力为坚强后盾,更需要安定的环境。这一切都需要先统一大明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在这一点上,朱柏与朱久炎的想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