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掌柜四十多,怀河镇本地人,曾经在凤阳府做过掌柜。后来岁数大了,便领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
当时恰巧文姜的铺子开张,正在招聘掌柜。
在骆老板的举荐下,文姜便请了他做在水一方的掌柜。
当然录用之前文姜也对其经过了严格的考察,许是年纪大了,杨掌柜的做事风格偏保守。
这在别人那里或许是缺点,在文姜这里却不是。
她作坊里的产品无论拿出哪样去,都可以当做一个铺子的镇店之宝。
作坊里现在的货只有供不应求,不存在产量过剩的事。
所以文姜跟杨掌柜一拍即合。
有这样一位经验老到,做事稳重,不会剑走偏锋的掌柜,文姜确实省了不少事。
怀河镇的在水一方的铺子开在码头上,主打批发,同时也对外零售。
杨掌柜一直打理的很好,文姜也就十天八个月走一趟,去对对账罢了。
这个时候杨掌柜急匆匆的来,说铺子要没了?
肯定是发生大事了。
长寿去作坊前门接杨掌柜了,文姜招呼招娣泡了一壶普洱来。
很快长寿领着人来了。
“东家,不好了,咱们那铺子的房主想把铺子收回去了。”杨掌柜跑的满头大汗。
文姜一听,这确实有点严重。
“掌柜的,您大老远的来,先坐下休息会儿,喝口茶,慢慢说。”
杨掌柜看文姜这不急不慌的态度,也冷静了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在水一方的产品独此一家,市面上那仿货根本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