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后,西门博先请在京城的两位王叔详谈,至于不在京城的,他已经派人先一步出做沟通了。
这是宫里的议政殿,平日里,众大臣都在这议事,西门博在此恭候两位王叔。
之所以没选正阳殿与御书房,是不想让王叔觉得他野心勃勃,要让他们看到他恭谦的一面。
两位王爷似乎心有灵犀,竟然一同前来的。
“成王叔,宁王叔,小侄有礼了。”一开始,西门博以子侄礼向两位王爷揖首道。
“贤侄,我们听闻,皇上出宫前留下了一道圣旨,不知可否让我们看看圣旨?”
两位王叔中,成王爷较年长,已经年过花甲,他一开口即提道。
之所以他们两位留在京中,也就是因为年长,宁王爷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对皇位不能不说无意,而是无力。
“两位王叔请过目,小侄自知能力不足,按律法,理当小皇子继位,但小侄与两位王叔同为皇族,我相信王叔们也不希望看到皇家百年的基业落入外戚手中,所以,唯有按皇上的意思接下这烫手的山芋。
西门博说得很有感情,两位王爷却并未听进他的话,他们的眼神皆定在圣旨上。
皇上离宫一年了,若真是当初离开留下,必有旧痕,而且笔迹也可看出,如果临时造假,定难逃他们的法眼。
“贤侄,既然这是皇上早就定好的,我们做为长辈的,定然支持,但是对于皇上的其他兄弟呢?贤侄可有计划?”两位王爷眼神交流后,将圣旨交还西门博,等着听他们谋略与安排。
“回两位王叔,小侄已作安排,只是小侄长年不在朝中,无兵无卒,光有策略却无可调之兵。”西门博道出了自己的难处。
虽然成王爷与宁王爷在京城颐养天年,但是他们的子孙皆官居要职,而且宁王爷的长子,手有重兵,如果他肯借兵,那就是万事俱备,只待时机了。
“听闻你昨日已召集了朝中众臣,可有结果?”宁王爷首先问道。
“有半数以上的大臣遵从圣命,有三成的需要时间来接收皇上遇难的事实,另外两成,两位王叔应当明白,无非是皇亲之类。”西门博尽量将昨日的结果淡化道。
“你今日来无非是要我们表个态,身处皇室,大家皆清楚,只要站错了队伍,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本来也没什么,但是你也知道,王叔们子孙众多,一旦站错队伍,必定祸及子孙,所以,在大局未明之前,我们不会做任何表态,只要你有那本事,摆平有异心的人,我们自然不会出来反对。”
两位两爷交换眼神后,由成王爷站出来道。
见两位王叔保持中立的态度,西门博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在离开前,两位王叔却指给了他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