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小时后,三人来到县城内,这里的供销社可大多了,简直像一个小型商场,里面的售卖的东西琳琅满目。
花二十块钱买了一堆的烤肉调料,临走前陆琦见供销社门口还有几辆崭新的自行车,立刻小跑过去。
这年头自行车可不便宜,相当于三十年后的奔驰宝马。
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那绝对是街坊四邻的羡慕对象。
“这辆自行车要多少钱?”
陆琦冲旁边一位身型高大的男子问道。
“二百二,还得有票才能买。”
那男子扫了陆琦一眼,根本没搭话,反倒他身边一名小伙子,笑呵呵给陆琦解释起来。
这年头买大件的东西,都是需要用票的,粮票甚至都是硬通货。
在陆琦的记忆中,等过个几年,大家逐渐富裕起来,南方一些电视机和收音机也会逐渐出现在供销社,可谓是供不应求。
即便手里有钱,也得等有名额才能买。
“没票,多加点钱成不?”
赵玲玲每天往返半山屯和太平镇,那可是二十多里路。
有辆自行车,也能让她方便点。
那高大的男子皱眉,撇着嘴说道:“没票?你加钱也不卖。”
这些在供销社卖东西的店员,平时有不少人巴结,也逐渐养成眼高于顶的习惯。
“我加五块,卖吗?”
陆琦很讨厌对方那嘲讽的目光,直接拿出钞票拍在面前的玻璃柜上。
“有钱了不起啊?没有票,你今天给多少钱都推不走这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