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挂电话前,李梁再一次叮嘱程瑶,给冰箱找些销路。总共也没倒腾多少,真要是砸在手里,那就有意思了。

      说起来他们打这种电话得转接好几次,不过李梁一点都不怕被偷听,就算听到也没什么,走的是董明卓的人脉,近几年都不会有事儿。

      挂断电话的程瑶怎么都睡不着,放上炕桌,直接给李旺国写信。

      信里明确表示她没有那么高的需求,让他一切以司薇的学业、事业为主。

      人家是大学生,出来分配端的是铁饭碗。就算很稳定,头几年也要搞事业,哪能毕业就结婚生子,那不暴殄天物?还有李旺国,她也着重指出让他“有了做父亲的意识”后,再要孩子。

      这个时候的父母养孩子都很粗糙,不饿着、不冷着就好,但对孩子的关心明显不足。

      她上班的时候,办公室有几个同事都和自己的父母关系一般,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在彼此需要了解的时候错过了,等他们成年以后再想管他们,他们也不想听话了。

      她虽然和父母关系没到这个地步,但彼此也都是相安无事,能发信息绝不打电话的那种。就算打了电话也不会超过三分钟,有事说事,说完就挂。

      足足写了五页信纸,该交代的、该嘱咐的,全部都写详细。然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转天吃过早饭直接拿去了服装厂。

      厂内订了报纸,每天早上8点半邮递员准时会把报纸送到门卫。所以厂里有人邮寄信啥的,就把贴好邮票的信封放在门卫,等邮递员送完报纸时直接拿走。

      张大爷接过程瑶递来的信,笑眯眯打趣说:

      “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直没回来,惦记了吧。”

      “可不是嘛!但惦记也没招,他上班回不来,厂子忙的我也走不开。张大爷先歇着,我去办公室忙了。”

      “哎、好,领导您慢点。”

      程瑶笑着挥挥手,转身去了办公室。等她把所有的需要看的东西都看完,这才腾出功夫安顿李梁那二十台冰箱。

      首先自家、小姑子家、小叔子家、程卫东家,这都得有。再就是城中侄子那,城东影楼也得放一台,然后……

      思及此,拿起电话直接挂了田大力的小吃部。这个点儿老两口都不在家,全在那边忙。

      自打开了这家店,老两口算是找到了事业第二春,每天干得热火朝天不说、赚的票子也多。小孙子每天都和他们去小吃部,说来也真巧,一到中午忙的时候小崽儿就犯困,然后在柜台后面的床上睡觉,特别省心。

      程瑶都不止一次说那孩子是来报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