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得摆。虽然咱们是后搬过来的,但你在这边认识的人不少,更何况俩孩子的成绩就贴在学校门口,谁能不知都爱。赵老板还有孙老师、于校长和栾会计他们,都来文具店问过我。人家这么上赶子,不摆不好吧。”

      一旁听声的李梁“嗯”一声,颔首道:

      “媳妇,刘嫂子说得对,还是得摆几桌。以后还得相处,谁家有事儿就去一下、捧个人场。毕竟住家过日子谁能没有事,有事大伙儿一起忙活,也显得融洽。”

      俩人都劝,程瑶思索片刻也就同意了。

      “成,听你们的,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就找地方、订桌。”

      不想踏人情,可以回赠点东西。正好李梁还得再去一趟粤城,到时让他多拿些福利半截袖,给大伙儿分一分,正好。

      没想到有朝一日她居然也要操办升学宴,不过办之前得等录取通知书,万一没被录取孩子再复读,那办的就有点尴尬。

      事情说下,冯燕就起身走了。四个孩子写作业的写作业,洗衣服的洗衣服,完全不用程瑶和李梁操心。

      屋内,程瑶把之前写的建厂想法拿出来交给李梁,让他帮着再瞅一眼。前期投入是重点,俩人手里虽然有钱但全部投进去并不现实,这就涉及到找银行贷款。

      省城去年就实行了“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政策,所以她这种小型服装厂想要拿到点贷款应该不是问题。

      李梁看过后又给增加、减少一些东西,然后合上交给她,道:

      “这样应该就差不多了。前期跑这些手续我是真帮不了你,杨凤兰那丫头给我解了不少城中装修房子的活儿,明天开始我就得忙了。”

      “放心吧,这些东西我可以的,你不用担心。”程瑶边翻看边说,不忘又问一句,“你准备啥前儿去粤城?去的时候进些便宜短袖,等俩孩子升学宴那天作为回礼给大伙儿。”

      “行,这事儿我记下了。去粤城得等把城中装修房子的工期安排好才能走,有好几个都要赶十一结婚,比较着急。”

      前段时间去的有些匆忙,再加上董明卓又着急赶飞机,他就挑了些主要的简单说说。好在人家爽快,二八分账直接就同意了,还说会帮他们淘到价格便宜的缝纫机。

      这种好事总要催着点儿,不然人家贵人事多容易忘,好事儿再给忙黄了。俩孩子的行李箱也得买新的,顺道再去选点儿货。已经很久没有人工去那边选货了,一直都是人家发啥他们卖啥,倒也没踩过雷。

      转天开始,程瑶和李梁就分头忙,李栗从帝都回来以后李旺民哥俩还有李槊家的孩子、程卫东的三个崽儿,都每天去李栗家报到。

      李旺男姐妹二人就轻松了,高考结束意味着她们再也不用假期复习、预习、刷题,每天不是收拾屋子就是洗衣服,再不然便去店里对账,或者挑个不错的电影,姐妹俩去看场电影。

      有她们俩在家操持,程瑶和李梁每天回来都能吃上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