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钧山闻言,额头上的冷汗更浓了,悻悻然的说道:“那刘彪不过是把总,末将也没有多加理会!既然军门有吩咐,末将这就下去命令手下人,调查此事!”
唐继光更加不满了,拍了拍梨木书案,道:“刘指挥使,本官不管你为什么来东江镇,但既然来了!就给本官好好做事!三只脚的癞蛤蟆难找,两条腿想当你这位置的人,本官随手就找到!不想干,可以上奏折!别站着茅坑不拉屎!”
刘钧山被唐继光说的脸红耳赤,但又怎么样?锦衣卫是嚣张,但也得看对象!更别提他是一个被排挤到东江镇的倒霉指挥使。刘钧山低下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是!是!”m.book56.com
唐继光都懒得说刘钧山了,唯唯诺诺的,连反驳都没有。就渀佛虐杀一条毛毛虫那样,你有兴趣吗?
唐继光说道:“叛逃到建奴那里的人,怎么样也要调查清楚!他们都知道我东江的事情,如果担任合适的位置,对我东江的危害更甚于建奴出身的将领!这事情你身为指挥使都想不明白吗?下去吧!”
说罢,唐继光便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渀佛杆苍蝇那般。刘钧山却是如获大赦,麻痹的退出厅房。
想了想,唐继光也有些不大放心刘钧山这家伙做事,写了道密令,让雾隐才藏派夜不收去调查。
做了这事情后,唐继光专心处理堆在书案上的政务文书。政务文书可不少,虽然说哪怕在朝鲜开战。也有文书送来战场让唐继光处理,但那毕竟是毕竟重要的。好的也并非没有,这些文书并非所有都要唐继光来处理的,大部分都是要唐继光签名罢了!
要不然唐继光又要打仗。又有处理政务,哪怕是诸葛亮那等才智,都被活生生的熬死,死的时候才五十三岁而已!
唐继光可不想学诸葛亮这个,所以大部分事情都有下面的官吏处理。不过一些重要的事情,唐继光还是要重视的。
哪怕如此,唐继光也有些手腕脖子酸软。剩下的都是必须他处理的了。打开第一份,是练兵方面的。根据张盘禀报。现在东江镇已经招募了足足五万新兵,新兵都放在沿江三堡一带训练。因为声势浩大,建奴都有了不少忌惮,足足放了十个牛录。三千人防备!再加上一些汉人降兵和被俘百姓组成的仆役,兵力大概七八千人。
那些牛录,这次可不再是那些汉军降兵冒充的了。从这里也看得出,建奴对东江军的忌惮。
兵力虽然不算少,但对于东江军而已。这些后金军不过是自保有余,进攻不足。唐继光批阅了一句,适当防备,就略过。
后面是张盘对于一些新兵处置的请示。这五万新兵并非全都是汉人组成的。其中有约莫两千人的蒙古人。
当初袁应泰招抚受灾的蒙古人,组成了一支万人大军。虽然最后这些蒙古人成了沈辽大战失败的最大原因。却并非所有蒙古人都是那么无情无义的,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也有部分人感觉明朝的恩德,不愿意投降建奴。
再加上王化贞那里认为蒙古人不可信,没有接纳他们,有部分回了蒙古去,少部分不愿意回蒙古,又不信任明朝,就投靠女真人。但这些感恩的蒙古人,却大部分都都便宜了唐继光。他们转到东江镇投军,唐继光当初也并没有拒绝,也没有对他们歧视。
只是当时人数并不多,不过是一百几十骑。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两千多人啊!还是骑兵呢!放在缺少骑兵的明军当中,可是一支让人眼馋的部曲。
唐继光自然也舍不得放弃了,想了想,在这文书上写道:毋因噎而废食,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调之平壤,派细作于其中观察其中可否藏有建奴奸细。
又舀出另外一份文书,这份是王一宁送来的。禀报目前逃窜到东江镇的流民人数,合男女三十七万三千余口,牛羊马匹一万一千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