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维修文学>都市>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 > 第110章 取死之道!
    既然叔父态度如此强硬,再多的言辞也是徒劳。

    “男爵,你还是先行告退,择日再来吧。”

    与汉斯一同前来的前外交部长、现任驻奥匈帝国大使齐尔斯基也看出情势不妙,劝汉斯暂且退让。

    然而,汉斯似乎不愿就此罢休,尽管弗朗茨·约瑟夫的神情已显不悦,他依旧再次开口。老皇帝见状,眉头紧蹙,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敢于如此无礼感到愤怒。

    “陛下,德意志帝国曾在1878年柏林会议期间,即便奥匈帝国因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问题导致三国同盟破裂,仍始终坚定支持奥匈帝国。”

    虽然......当时三国同盟的破裂部分责任在俾斯麦,但汉斯并未特意指出这一点。

    “而如今,奥匈帝国在未与德意志帝国进行任何协商的情况下,公然违背柏林会议的协议。尽管如此,德意志帝国仍愿意出手相助,然而奥匈帝国却对同盟的信义置若罔闻。我们德意志正因奥地利的缘故,再次面临与俄国的冲突风险!”

    “此事我们已与俄国进行过协商......”

    “您说的是那些根本无法兑现的协商吗?”

    汉斯提高了声音,本想辩解的奥匈帝国外交部长阿洛伊斯·冯·埃伦塔尔(AloisLeopoldJohannBaptistGrafLexavonAehrenthal)被这句话堵得哑口无言。

    奥匈帝国之所以能成功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完全是因为向俄国承诺会撤军离开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的耶尼帕扎尔地区,并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

    虽然这让人想起了汉斯在日俄战争期间的手段,但此一时彼一时,局势已然不同。

    更何况,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并不友好(反而因波斯尼亚危机而恶化),最重要的是,因海峡开放而在摩洛哥危机中吃尽苦头的英国,绝不会对此坐视不理。

    事实上,在历史上,在修改《柏林条约》解决波斯尼亚危机时,最终阻止俄国通过海峡的正是英国。

    而现在经历了摩洛哥危机的英国,恐怕只要听到“海峡”二字,就会如同被踩到尾巴的吉娃娃一样狂躁不已。

    ‘若俄国得知自己被奥匈帝国欺骗,恐怕会十分‘高兴’吧。’

    “......对于此事,我们自有解决之道。即便俄国再愤怒,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这次吞并的既成事实。”

    “是啊,眼下或许如此。但这无疑会让奥匈帝国与俄国的外交关系跌入更深的谷底。”

    确实,在历史上俄国因奥匈帝国的欺骗愤怒不已,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