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刘备何等心胸,可不会为了这种事争风吃醋,问出“我和相父谁更好”这样没水平的话来,而是感慨道:
“看来,这孔明先生真乃周公伊尹一样的人物啊!”
“不,父皇,在孩儿看来,周公伊尹亦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他就是相父,千古唯一的相父啊!”
刘禅说得真挚诚恳,异常坚定,似乎在他眼里,就算是父亲也不可以对相父的好产生一点点怀疑。
刘备不禁感慨:“当今朝堂,纲纪废弛、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礼乐崩坍,我刘玄德还能遇如此贤相,莫非是上天垂怜?阿斗,那你说说,为父去世后,他如何辅佐于你?!”
一提此事,刘禅的话可就多了:
“父皇,孩儿继位之时,国之将败,储备人才伤亡殆尽,相父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使蜀中之地风化肃然。
相父事必躬亲,殚精竭虑,损身熬心,兢兢业业,不过数年便使国家重获新生。
他一生致力于匡扶汉室,北伐大计,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一心使我炎汉还于旧都,怎奈与曹魏国力相差太大……对了,北伐之前,他写过一篇出师表,足彰相父之志,孩儿熟记于心,时常诵读,父皇可愿听之?”
“好,好,你且说来。”
刘禅调整了一下情绪,用稚嫩的奶音再次念出那不知念过多少遍的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随着文字的延展,刘备的眼前越来越模糊,渐渐的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
一个为了兴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贤相。
一个素未谋面,却肝胆相照的生死挚友。
一个为了使刘禅能成长为合格帝王而操心费力的师长和父亲。
这出师表不像出师表,更像一封家书!
里面饱含着对阿斗浓浓的情谊和谆谆的教导。
一篇出师表还没念完,刘备却早已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