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萃早已让佩佩备好账本,她将账本呈给汪侍郎,“大人,朝廷有朝廷的规矩,纵然开了互市,各种货物也都限了底价,民妇是守着规矩卖的,该交的税钱也一分不少地交了,江大人那儿都有记录可查。”
江渊也道:“侍郎大人,李夫人她最守规矩,没有低价倾销。”
汪侍郎看过账目便放下了,端起茶盏饮茶。
黄小萃小声吩咐了佩佩两句,佩佩捧着账本出去,另换了一本册子来。
黄小萃又呈上这一本,想来比起账目,侍郎大人对这些更感兴趣。
“侍郎大人,仁锦坊得益于两国通商,民妇感激圣上,也感激诸位大人和荫州百姓,先前民妇与江大人商量好了,会在城中开设几处私塾,无偿供荫州的孩子读书。”她又客气道,“既然大人来了,民妇斗胆,想请大人为几间私塾题字。”
“是吗?”汪侍郎脸色缓和了些,接过册子看了看,上面写着私塾的选址,能招多少学生,先生又定的谁……十分详尽。
汪侍郎看完,满意地点了头,“达则兼济天下,黄夫人有心了!”
黄小萃又言:“另外民妇会挑手艺好的工女教城中妇人学纺纱、织布,让她们靠着手艺养家糊口,假以时日,荫州未必不能成下一个麓阳。”
汪侍郎更是欣慰:“天下若能多几个像黄夫人一样的商人,圣上何愁百姓不富足。”
黄小萃道:“大人当初以身作则,回乡探亲也牵挂着流民,让民妇印象深刻,民妇自当以大人为榜样。”
江渊见侍郎大人已然高兴,他心里也松了口气。他方才叫了几个商人过来,让侍郎大人先在衙门见了,那些人远不如小黄夫人会说话,侍郎大人脸上就没露过笑。
“侍郎大人,不如民妇带着大人去各房看看?”
“也好。”
江渊陪着一起,边走边笑说:“大人,仁锦坊初立的时候,各房加起来只有几十个工人,如今已有数百人,来这儿做工的从前都是穷苦人家,他们靠着手艺养活全家,荫州少了一批挨饿受冻的百姓。”
汪侍郎问黄小萃,“黄夫人以后打算留在荫州?”
“荫州的生意民妇会长久地做下去,但民女还惦记着麓阳的天锦坊,之后会往来两地。”
“天锦坊?”汪侍郎言罢沉默片刻,徐徐言道,“当初本官想把几间铺子给你,此事倒是容易,但天锦坊你想拿回去恐怕不易。”
“民妇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