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霖、李谨、严宜良。
他们是此番县学课考的佼佼者,或许能给他解个难题。
知府大人徐徐开口:“本官昨日也说了,书不可死读,诸位理应睁眼看看外面,麓阳以北是什么地方,有谁知晓?”
苏霖拱手,“回大人,是荫州,大夏与北安交界之地,因北安一直不安分,荫州常年受战乱侵袭,城镇荒芜。”
知府大人点了点头,“荫州是荫州,麓阳是麓阳,诸位虽身在荫州,但荫州乃我大夏门户,唇亡齿寒,荫州的安危也需要你们这些学子上心,多出些有用的主意。”
“大人说得是。”苏霖应道。
“李谨,你知道些什么?”知府大人看向李谨问道。
李谨听出来了,知府大人今日想说的是荫州的军事防守,他道:“回大人,荫州辖十二县,有驻军十万,前年大夏战败后减为四万,自高祖以来近百年,北安入侵荫州六十三次,连荫州的城墙都没摸到过,却仍视荫州为必争之地,因为大人说得没错,荫州乃大夏门户,易守难攻,但只要荫州城破,敌军长驱直入南可达麓阳,西可夺松州,周围地势开阔,敌军能轻而易举直捣大夏腹地。”
知府大人眼中掠过一丝惊色。
其他人也朝李谨投去了惊异的目光。
身边严宜良小声感叹:“李兄你真是博学多识,这些事,知府大人都未必知道。”
知府大人言道:“李谨说得没错,北安对荫州虎视眈眈,荫州驻军骤减,倘若敌军来犯,荫州岌岌可危,依诸位之见,朝廷是否应增派驻军以作防范?”
苏霖拱手答:“回大人,自然有这个必要,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是提防敌国。”
他岳父也并非全然向着外人,昨晚告诉他,知府大人揣着一个问题走遍麓阳,每到一处都要拿出来考考当地学子,不是知府大人有多想选贤举能,而是这是朝堂近来争论不休的事,所有官员都得向朝廷各抒己见。
事关仕途,知府大人不敢轻易上书,才想听听他们的见解。
他岳父为了他今日好交代,特地差人打听了,是相府幕僚主张向荫州增派十万驻军,但天下兵马都被纪王殿下握在手中,纪王殿下并不同意这么做。
如今相府风头正盛,他岳父因此要他顺着丞相大人的心意说。
李谨揖手,“回大人,学生以为此时不宜增派驻军。”
“为何,你方才不也说了,从前荫州有十万驻军,如今仅有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