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肉眼能看见的五大行星,中国古代统称它们为五星,再加上太阳、月亮总称为“七曜”。”
“古希腊人称天空中最明亮的五颗天体(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为行星,意思是漫游者,这是行星一词的由来。”
“天王星距太阳约29亿千米,体积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它的直径为5万多千米,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
“海王星是一个气态行星,虽然拥有一个质量与地球相近的石质内核,但主要部分由冰壳和气体组成。赤道半径24766千米,接近地球赤道半径的4倍,体积为地球的57倍,质量为地球的17.22倍。”
“除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外,太阳系还有其它天体。”
“比如小行星带,分布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间,距离太阳2.3AU(1AU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至3.3AU的范围内。它被认为是受到木星的引力干扰而不能凝聚成型的失败行星,是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的物质。”
“小行星带包含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颗直径过一公里的小天体。尽管这样,估计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不会超过地球的千分之一。”
“而处于海王星轨道更外的柯伊伯带是由大量碎屑组成,类似于小行星带,但是组成物体的主要成分是冰。它延伸在距离太阳30AU至50AU的空间之间,估计其间包含直径数百米到数千米的矮行星。”
“估计柯伊伯带有100,000颗直径大于50公里的小天体,但柯伊伯带的总质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或甚至只有百分之一。主要天体有冥王星、鸟神星、创神星等。”
“离散盘与柯伊伯带是重叠的,但是向外延伸至更远的空间。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过程中,因为海王星向外迁徙造成了引力扰动,一些天体从柯伊伯带被抛入反复不定的轨道中,从而形成了离散盘(天体)。”
“阋神星是离散盘天体。它的质量比冥王星大25%,又与冥王星有相近的直径。它是已知矮行星中质量最大的天体。”
“彗星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小天体。彗星大多由彗核、彗发、慧云和彗尾组成,慧核近似球形,是彗星头部密集而明亮的部分,由冰、甲烷、氨和尘埃组成。”
“慧发分布于慧核四周,呈球形云雾状,半径可达数十万千米,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慧云包围在慧发外围,直径约有100-1000万千米,主要由氢原子组成。”
“慧核、慧发和慧云合称慧头,慧尾是慧核背向太阳一侧长达1-2亿千米的尾巴,由慧核在太阳风作用下抛出的尘埃和气体组成。”
“日球层是超声速太阳风向外膨胀时与邻近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巨大“泡状”空间,主要受源自太阳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所控制。”
“日球层顶以外是广袤无垠的恒星际空间,充满了等离子体、中性原子、尘埃等星际介质。”
“太阳风与恒星际介质“两军对垒”形成的边界层挡住了高能宇宙线等的侵袭,是地球家园最外围“城墙”。”
“奥尔特云是一个球体云,范围大约从距离太阳50,000AU(约1光年)并延展至100,000AU(1.87光年)。这里拥有数量高达1兆的冰天体,而且被认为是所有长周期彗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