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代入天公,想到自己虽贵为天子,但在中兴大唐的路上举步维艰。
这句诗无疑是在敦促他,身为大唐的天子,要重新振作起来,冲破重重阻碍。
“不拘一格降人才。”
选官制度被世家把控,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
国家要想重振雄风,就必须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应给予机会。
“好一个一语双关……既是在谏朕,也是在自荐啊!”
李炎心潮澎湃,连胃口都好了不少。
他带着黄巢的考卷,重新回到餐桌前,一边享用晚膳,一边细细品读黄巢的诗文。
等到酒足饭饱,李炎已然有了决断。
“黄巢忠君忧国,富有才学,将他擢升至第三人,以表勉励。”
大唐年间,殿试第二名与第三名统称榜眼。
虽然“探花”这一称谓已经出现,但它并不特指科举考试的第三名;
而是指在宴席活动中,选取同榜最俊秀的二三名进士,作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
等到后世,殿试成为定制,朝廷才会敲定“探花”之名。
就在李炎为黄巢的才学感到欣慰,准备下旨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炎抬头一看,只见仇士良垂首低眉,小步走了进来,顿时暗道不妙。
直觉告诉他,仇士良入夜前来,极有可能是为了黜落黄巢。
毕竟,黄巢不久前狠狠打了仇家人的脸面,又怎会轻易放过此事。
但李炎毕竟是久经世故的帝王,面上洋溢着出笑容,迎上前去,主动拉住仇士良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