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皮带厂向商业局报生产计划,商业局制作五百张腰带票。
局里的同志人手一张,其余腰带票分给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农业合作社。
所以,商业局的老爷们不缺票,每次人手一张。
现在只有四十套羽绒服,四十张票显然是不够的。
王振华拿出钢笔稿纸,现场修改计划书。
把语句改通顺,把标点符号加上,把四十套改成六十套。
良久,他把计划书交给王大山,“辛苦您再去商业局,这次绝对没问题。”
王大山仔细看一遍,然后朗诵计划书。
从头到尾读一遍,沉声道,“四十套都不行,六十套更不行吧?”
王鹏笑着道,“你去试试嘛,我说行,肯定行。”
“好家伙,我就不信了。”王大山说道,“大亮,咱俩再去一趟商业局。”
“等下再去。”王大亮说道,“秋兰妹子,你跟振华说说,四十套计划是怎么来的?”
董秋兰急忙道,“咱们只有110尺绸缎,只够做四十套羽绒服,鸭绒倒是不缺。”
王大亮道,“振华,咱们的生产材料不够,没有布票,也没有钱。”
王振华摆摆手,“先去报计划吧,如果计划通过,我想办法解决原料问题。”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都知道振华同志有本事,他说能解决问题,那就能解决问题。
王大山收起计划书,笑着道,“秋兰妹子,你招工难题说给振华听。”
董秋兰道,“振华,你说只要十个妇女,名额不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