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张局长支持你办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会想办法说服魏县长支持办股份有限公司。有了魏县长的支持,这个股份公司就走上了顺风道,行顺风船,前景光明。”
李明:“汪姨把前景描写的这么美好,我没理由不振奋,可是我就是个小个体户,与张局长无亲,和魏县长无故,他们怎么会帮我?我不会送礼,就是送礼,人家也不会收呢。”
汪霭:“你放心,他们会帮你的。回到东县之后,你要订几份报刊,日报、商报……都要订,不管你有多忙,每天都必须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看报,了解政策与行情。
砍柴不误磨刀功,要想做个合格的商人,就要懂得顺天而行。
什么叫顺天而行,就是懂得政策法规,遵纪守法,紧跟政策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就能站在潮流的前头。我跟你说这些,你一时理解不了,但经常看报以后,你会慢慢理解的。对你的悟性,我一点也不怀疑。”
李明暗喜,真不愧是知己啊!订阅报刊的重要性他当然知道,却似有疑惑地说:“你刚刚在说办股份公司,争取得到张局长,魏县长的支持,怎么一下子就说到订报读报上来了。这思维也太具跳跃性了,我跟不上节拍。”
汪霭解释说:“县长不仅是一个县对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督促的执行者,还是一个县的经济负责人。
张局长是东县工商管理专业的负责人,他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是不是就要紧跟上面的指示精神。你办股份公司符合上面的指示精神,有利于发展东县经济,他们是不是就会支持你!
你以为他们是无缘无故给你一路绿灯,给你办执照,找店铺……仅仅是你的运气好?告诉你,他们是在执行上级的指示,执行的好,就是他们的政绩,明白了吗?”
汪霭明白李明是个聪明人,一点就破。几句话就能让他茅塞顿开。
李明高兴地回答说:“我明白了,回去就订报。先到张局长那里讲明情况,争取得到他的支持,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来。”
汪霭知道李明已经恍然大悟了,就放心地说:“你回去吧,我相信你会把这件事办得很好的。”
嘱咐完了李明,又叮嘱汪玲:“你到了东县之后,业务上多帮助李明,其他的事听李明的。等你们将股份有限公司办起来了,我就会转到黄州市人民医院去治疗。”
汪玲含着泪点头:“姑姑,只是路途遥远,来看你不方便了。”
汪霭:“没事,你在这里还不是一样在市场里做事,我很快就会到你们那边去的。别想这想那的,医院里有医护人员,你们放心就是。”
李明、汪玲告别汪霭,回到招待所。李明又把张玫、白素娥,黎苹三个人带到医院看望汪霭。三个人看到病床上这个病恹恹的重症病人,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李明所说的叱诧商海的女强人。
汪霭由于兴奋,与李明、汪玲说话太多,过于疲倦,精神非常萎靡。费力地听了李明对三人的介绍,撑着一脸微笑,向三人点了点头,对白素娥说了一句话:“大姐……你生了个好儿子!”
白素娥不知说什么,只会连声说“谢谢!”
李明见汪霭如此辛苦,不忍让她再受累,连忙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带着三人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