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硬壳、尖刺与蟹钳都还是实打实的,就算不被戳到或夹到,光要抓起一只帝王蟹就有可能让手受伤。所以手套是必备的。
当然,亨利不至于被区区的帝王蟹搞伤手。但他也没有搞特例,非要赤手空拳作业,以显示自己刀枪不入。
除了连轴转的工作时长,以及目标蟹并不友善以外,捕蟹船上最大的难关,还是海相了。
十月与十一月的白令海,妥妥属于冬天的气候。从北极直扑来的极圈风暴夹杂着海水,让捕蟹船上的作业人员只能在零度左右的低温环境工作。有时甚至还飘着细雪。
而且经常有时速超过二十六公里的强风,掀起高度达十公尺的巨浪。捕蟹船属于小船,当然不可能有多平稳。这样的工作环境,光是站稳就是一个难题。
更不用说经常打到船上的大浪,会把不小心的船员给卷下海。所幸捕蟹船不是军舰,要是有人落海,都还是会进行施救。但在这种恶劣的海相下,救援难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想上捕蟹船的第一关,也是最大的难关,就是不要晕船。或说尽可能不要晕船……
假如会晕船,光顾着吐就好,也别进行作业了。
所以这恶劣的海相、恐怖的工作时长,以及不好对付的帝王蟹,就是造成每年阿拉斯加的捕蟹船都在缺工的理由。
至于亨利原本在想,是不是每天不要那么拼,多一点休息时间,这样不是很好?
但在实际体验过工作环境后,这个问题不用问人,自己都能给出答案。
敲冰块的工作是无时无刻都要进行的,然后海相又那么差。要能在这种船上睡个安稳觉,功力就足够在云霄飞车上打盹了。
所以在捕蟹船上的人肯定都会同意,快点把船装满,然后快点回港。
吃饱撑着才会去抗议睡觉时间太少的问题啊。早点搞好,早点回家啊!
这种时候,一个老经验的船长就很重要了。除了要控制船只乘风破浪,不至于被海浪掀翻外,还要精准判断哪里有帝王蟹可以捕捞。
因为帝王蟹的迁徙模式不固定,也不会显示在渔业用的雷达或声纳上,所以收获好坏很仰赖船长的经验、直觉与运气。
假如运气不好,待在海上的时间就会延长,风险也随之增加。要是船长够生猛,大概五天的时间就能满舱回航。
之前波兰佬跟亨利说的,一趟大约两个星期,这是个衰佬船长才会搞出的成绩。
大部分人都没办法撑到两个星期。大概熬个一个多星期,哪怕还没满舱,也会选择回港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