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梓明有些怀疑,据他了解,如今汽轮船还只限于在港口中使用,故障率并不低,要是在战场上突然坏了,这不是笑话,而是要人命了。
再下一条,就是昨天惊动京师的新闻了。
唐梓明在‘二相,机耕’上点了点,
两位宰相出门,回来时差点被城墙上的石头砸中。是谋刺,还是意外,这件事比起两位宰相视察农场机器耕田可是重要得多。只不过,看起来都堂并不想有人关心太多。
自家报社有多听话,唐梓明很清楚,都堂说一,报社就不会作二,城门落石的事肯定不会上报导。
只看着一条,也许都堂要开始大力推广机耕了。
想起近日社中传言,佃农的安置多半会是日后施政的重点,南北方向上,将可能出现数以百万人的大迁徙。
正想着事,胳膊肘忽然被人顶了一下,唐梓明扭过头,就听旁边的同行问道,“方才陈员外说的毛毡,是多少匹?”
那同行问着,眼睛还勾着看唐梓明的笔记本,只是唐梓明在笔记本上的字迹潦草得只有他自己看得清。
“三十万。”唐梓明瞟了眼笔记本确认了一下,就告诉了他。
这是今天都堂新闻官公布的倒数第二条消息——密院征购三十万匹毛毡。
毛毡。
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唐梓铭在这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重点是羊毛。而羊毛的来源,则是重点中的重点。国中的羊毛产量或许不一定够用,市面上的羊毛毡的原材料,本来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北方。
唐梓明匆匆写了两个字,外人看不懂,只是将这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个提醒。
剩下的几条,唐梓明来不及看了,新闻官礼部员外郎陈茂学已经站起来准备走了。
都堂每两日有一次的例行的新闻发布会。
宣传这座阵地,自己不去占据,那就会给敌人占去。这个道理,从古到今,统治阶层无不明了。
过去统治者们采取的办法,一直都是采取压制的态度。极端点的是偶语者弃市,普通的就是在刑律中确定传播流言和揭帖的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