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千汉军之外。其他六千余人都是沿途的各国、各部,你五百我三百的拼凑起来的杂牌军。除了一部分是来自西州回鹘的仆从军,剩下的都是来自甘凉路上的各家部族。他们跟着王舜臣,走了那么长时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也不差了,战斗力也都提升了上来。围绕着高昌的几次大战,他们的表现也是甚为出色。
王舜臣就是这样一路攻过来,西州回鹘以尽数降伏。心怀悖逆的肯定有很多,但还敢跳出来的,现在大漠以北,应该是不存在了。
王舜臣冒着风雪大步的往前面走。才积了两三寸厚的雪,在箭靴下咯吱咯吱的响着。
只要不是行军打仗,每日早晚他都要巡视各家营地,即便是刮风下雨,也从来没有断过一日。
不论是绕着帅府行辕的汉军营地,还是稍远一点,王舜臣每天或早或晚都会走上一圈,然后随便挑个营地,坐下来跟士兵们一起吃饭。
若士兵有个头疼脑热,或是伤了筋骨,去军医那边一走,也都是王舜臣的亲兵在那边开方子、施针药——在韩冈之后,西军中的将领们,他们的亲兵最次也是能做做护工,王舜臣从熙河带来的亲兵,更是全都在医院中学过医。
王舜臣这是要每个人都知道,究竟是谁领着他们冲锋陷阵,究竟是谁领着他们发家致富,究竟是谁帮他们治病疗伤。
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他王舜臣的号令。
将不亲兵,怎么能做到这一点?
在行辕大门前顿了顿脚,王舜臣喝问道:“马呢?”
话声才落,马夫就牵王舜臣的坐骑过来,“钤辖。马来了。”
王舜臣平常骑的是一匹河西老马,聪明温顺。但他还有三匹上阵用的大宛天马,是从回鹘那边抢来的。王舜臣要出行,总是骑着这匹河西老马,然后三匹上阵的战马随行。之前在末蛮的一场大战下来,都轮番上了一遍阵。现在在风雪中昂首挺胸,精神都好得很。
王舜臣利落的翻身上马。
原本个头不高的他,一旦上了马之后,气势就顿时一变,矫矫如龙,一幅威风凛凛的大将模样。
王舜臣的卫队早就行辕门前等候了,王舜臣一起步,便前呼后拥,跟随而去。
倭赤城极小,转眼就出了城。除了汉军军营,其他营地都设在城外,绕着低矮的城墙扎营,用木栅围住营地。除此之外,王舜臣还另外分出了两百汉军,各占了一处倭赤城远郊的战略要点,以防敌军偷袭——在可靠性上,他只相信汉人。
巡视过几个军营,王舜臣看过帐篷的情况。吃喝都不缺,饮食上看起来都没问题。
肉食在军中不缺。几次大战,马和骆驼俘获了无数,受伤、战死的也不少。腌肉、干肉,在军中堆积如山。还有被征服的部族,一次就能送来几百头羊。就是汉军,也学会了喝酥酪,吃羊肉。而面食也有,烤出来的面饼陪着肉汤吃,一名士兵,一天一块就够了。给马匹骆驼的草料,有些让人头疼,不过现在还能支撑。短时间内还是不用担心。
只是驱寒的燃料就很让人头痛了。只看眼前的风雪迎面而来,就知道过冬的物资不能再拖延。总不能全然靠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