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碧蹄馆之战,他受了佟养正的蒙蔽才会跟着查大受一起出兵碧蹄馆。

    李如松身亡后,李宁一直在自责未能随他一道出击蒙古。

    不久他便在朝鲜战场受了重伤,也无心再征战,就假死弃官。

    李成梁复起之后,他以另一个身份重新为李家领兵征战。

    直到李成梁再次致仕后,李家完全没落。

    虽然还有李如梅和李如桢依然在带兵,但是李宁那时也将近六十岁了,便没有再去征战沙场。

    实际上这次李如柏带的这两百辽东铁骑,年纪最小的也都有五十来岁。

    可以称得上是半百军团,由此可见,李家今时今日的窘迫。

    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出人来了,谁愿意让这样的老骨头再次披褂上阵,征战沙场?

    整支队伍中,唯一的年轻人就只有侯平一人,坐在李宁的下首位上。

    此时,李如柏指着一份镇远关外的地图道:“诸位,本总兵深思熟虑之后,制定出了一份详尽作战计划。首先,我们要精心部署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敌人无隙可乘!与此同时,还要全力强化关内的防御工事,确保万无一失!接下来,本总兵决定亲自率领一千名英勇无畏的守关精锐将士出关迎敌。我们要利用镇远关的地形条件,给敌军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不知有哪位壮士愿与本将军一同出征,奋勇杀敌?”

    镇远关外有近八千鞑子兵,分布在不同的据点,各个据点之间有很长的距隔。

    如果战斗结束的足够快,就可以让其它据点的人来不及支援。

    坐在左边第二位的辽阳守备一脸坚毅地站起身来,向李如柏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高声说道:“末将毛文龙,愿随总兵大人出征!”

    大明武职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

    都司及以下,都是最低阶的将领,能练兵,但是基本没有领兵出战的资格。

    至少也要混到游击及以上,才有资格统兵出战。

    听到毛文龙三个字,侯平顿时双眼大睁,忍不住仔细的打量了他几眼。

    只他面如冠玉、剑眉星目,但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把垂至胸前的美髯,根根透肉,乌黑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