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明得道之前是个普通的米商,那时人们用“斗”和“升”计量粮食,一斗等于十升。

    他卖米粮时,总是要把斗和升盛满后再添上一些,让米粮冒出尖来,以示分量够足。

    也因此博得好口碑和回头客,生意越做越好。

    临终之时,赵公明嘱咐子孙:“卖米要给足量,无尖不成商。”

    后来人们效法,无论是邻里之间借粮、还粮,还是去集市上买粮、卖粮,都会让斗、升里的米粮鼓起一个“尖头”。

    于是就有了“无尖不商”的说法。

    至于后世形成的‘无商不奸’风气,则是另一码事。

    虽然掌柜的态度不好,但是因为这是最后一家店,侯平也只能将就。

    四处翻看了一下,书店里最多的就是一本名为《双鹤轩诗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侯平拿起来翻看了一下,里面的诗词大多都是他没见过的。

    也欣赏不出个好与坏,随便翻看了两眼就打算放下,然后猛然发现刚才压在手中这本书下面的那本好像没有字。

    便抽出来翻了一下,果然里面都是空白的,这不正是他需要的空白书本么?

    不过它跟诗集放在一块,恐怕是商家错放的,于是便想当诗集买下。

    “掌柜,这本诗集多少钱?”

    掌柜眼皮翻了翻,然后淡淡的道:“你是干什么的?买诗集做什么?”

    侯平心里一阵‘卧槽’,第一次听见买个东西还要受到盘问的。

    若不是只有这家店铺是他要的东西,他立马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学生觉得这诗集中的几首诗词非常值得揣摩学习,所以想买回家仔细品读。”

    掌柜的眼神顿时亮了,马上眉开眼笑的道:“哦,原来你也是读书人啊,好,好,好眼光不错,拿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