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大明评花榜’正式开始,地点依旧在聚千院。

    自午时起,国子监的贡生们便陆续进场。

    新科进士此时大多都已经分下职务,基本不会再参加。

    而为了公平起见,对国子监的贡生也做了要求,南北国子监各只有两千名额。

    加上其他的商人、勋贵,总人数不会超过五千人。

    其中有投票权的只有双方选出来的六百人,一边三百人。

    虽然人数少,但是影响却是更大了。

    因为能参与投票的都是全国精英,没有名气的士子,根本没有资格成为花魁的后援团。

    而对比之下,南方国子监的士子明显质量更高,名气更大。

    其中就有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之为奇才的张遂辰。

    还有沙贝陈氏家,擅长诗文,自小就有神童的美名的陈子壮。

    正统元年文科状元周旋第六代孙周应期,也是自小名气就大的主。

    另外还有“福建第一才子之称”的庄际昌。

    除了这些声名远播的才子之外,还有顾元镜、项梦原、周维持等等。

    反观北直隶能叫得上名号的才子就只有已经中了进士的侯恪一个,其他人想勉强上台面都难。

    其实‘大明评花榜’明面上是两地花魁的比拼,背后也有南北国子监之间的暗斗。

    事实上,能走到这一步的花魁,外貌举止什么的都已经不是比拼的重点了。

    毕竟外貌这种因素不能成为客观评选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