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不足与稚嫩,不是说她们不好,她们是一切的基础,而更好的制度是以此为基础而复生的。

    所以无论如何,但凡只要是提起有关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绕不开秦二以及秦二时期的各个人才。有了她们,才会有后世的这更繁华的一切。

    只是可惜,史料记载有残缺,流传至今的许多秦史都不算很完整,导致许多学者对于某些个行业的第一人或创始人之类的,有许多争议。

    例如酿酒娘,是在酿酒下坛前,祭拜后会保佑酿酒更可口的神仙。

    在二十几年前,大家都还更多认为,酿酒娘的原型是指宋时的王衷王娘子,因为她开创了许多新酒,但实际上,在宋之前,酿酒娘的名号就存在了,学者们追溯往前,才发现,最早记载酿酒娘这个名字的,是秦二时期。

    在那时,酿酒娘还不是神仙,而是周围百姓对一位女子的带着些亲昵意味的尊称。

    三五事翻了很多很多资料,才在一本记载不知名酒酿的书籍里找到这位酿酒娘的蛛丝马迹。

    原来,这位酿酒娘是个孤儿,是被前六国的一位贵族之女捡到并养大的,她性格外放,喜好和人一起玩乐,在捡到她的那位贵族之女离世后,她更是嗜酒如命。

    贵族之女是蒙受冤屈离世的,酿酒娘为了给她报仇,想尽了一切办法,在看到秦二的种种行为以及事迹后,决定直接告御状。

    可她只是个普通百姓,如何近得了那天下第一权贵的皇帝的身边?

    于是酿酒娘决定用自己的特长——她的嘴巴格外灵敏,能尝出普通人尝不出的味道。

    加上她自己也喜欢喝酒,喝的酒的品种很多,好坏都有,酿酒娘就用这个能力去酿酒,先是自己酿自己喝,等到酿出自己都十分满意的酒了,就开始卖酒。

    卖酒到名气都传到了秦二的耳朵里。在秦二经过她们那个郡的时候,就顺路想过来看了看她卖的酒。

    酿酒娘就顺势诉冤,哪怕是前六国贵族之女,秦二也不负所望,命人查了下去,最后,为那位贵族之女洗清了冤屈。

    这个故事是不是听着有些像那种很传统的复仇话本?

    三五事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这是不是只是为了卖酒而编造的纯野史?毕竟这样的先例实在太多了。

    但这个故事里,还写了酿酒娘生活的郡县,三五事想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便顺道去翻找了下那个郡县的县史,结果,还真的让三五事找到了有关这一段的记载!

    确实是酿酒娘酿的酒十分有名气,吸引来了秦二,而后诉冤,周围百姓也是感念她这份对那贵族之女的赤诚情谊与高超的手艺,加上酿酒娘不爱财,十分慷慨的把自己酿酒的手艺告诉邻居和帮过她的好心人,大家就都唤她酿酒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