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也很简单,大明烂了几十年,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太太太多了。
比如十分有必要的驿站系统,各地灾情赈灾,各地主要官道修缮等等,每一项倘若细算,都需要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但这还不是最紧要的,大明目前最紧要的是粮食问题。
银子这玩意儿,其实大明一直都是不缺的,只不过被某些人藏到地窖里罢了。
但粮食这玩意儿,那是真缺。
北方连年大旱,几个产粮大省不仅自顾不暇,还需要漕运粮食来救济。
这些年各地都因为流寇被搅乱的成一锅粥,到处都需要粮食,否则杨嗣昌也不会因为缺乏粮食就地征粮了,他又不傻。
张世康曾经看过不少明末小说,总看到那些男主角个个头顶主角光环,仿佛只要搞到钱就什么都有了。
是,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在大明这个相对封闭的国家,粮食还真就不好解决。
北方是游牧,一个个穷的荡气回肠,时不时还想来关内打打秋风,找他们肯定没戏。
西边气候干燥多沙漠,不是产粮区,南边的旧港等地也非主要产粮区,而且沿途多山地,运输损耗过大。
张世康目前能想到的唯有通过海贸,也就是大明海贼王郑芝龙,倘若这厮能配合,想来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但这时的粮价可不是后世的白菜价,作为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绝对战略物资,大明自打万历年之后,粮价就一直在上升。
到了如今各种天灾人祸之下,北方粮价已经逼近四两,就是南方也有三两多。
海外的价格未知,但通过海船运输,扣除成本想来也不会低。
张世康大致算了下,就算按照目前江南的粮食售价三两五钱一石来算。
光是买一百万石米,就需要三百五十万两白银。
这也是为什么张世康手里攥着大把的白银,却不敢大手笔花的主要原因。
但即便如此,张世康也并未下令在国内征集粮食,他当然可以这么做,只是这么做,老百姓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