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出声道:“使君不知,如今支撑陆氏门户的,不是陆绩,而是陆绩侄子陆逊。”
“此人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实有大才。”
樊能赞同道:“确实如此,其带族人过江时,曾对我两人说起,防备对方的要领。”
“当时我两人正被袁术打得狼狈不堪,束手无策之际,本着试试的想法,便依照此人指点行事,后来竟然慢慢将局势扳平。”
“其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大才,实在让人惊讶。”
刘繇听了,惊讶道:“竟有此事?”
他思虑了一下,说道:“两位将军所言,我记下了,还请两位将军赶回江边防线,以防袁术军打来。”
樊能张英领命,转身出去了。
刘繇等两人走后,却是走入隔厢后堂,对正在写字的一位约莫四五十岁的士人道:“子将先生,刚才他们两人的话是否可信?”
许劭,字子将,汝南人,举孝廉出身,少有名节,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曾出任汝南郡功曹,后拒绝司空杨彪征召。
后来许劭行到徐州时,时任州牧的陶谦以礼相待,但许劭认为其表里不一,称“陶恭祖外慕名声,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所以离开了徐州。
之后陶谦果然对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下手,把没来得及走的人逮捕入狱,许劭以此逃过一劫。
后来许劭渡江投靠刘繇,现为其麾下谋主。
许劭放下笔,说道:“樊能张英两人所说,皆无问题,使君可从之。”
刘繇听了,喜道:“便依先生所说。”
许劭冷哼一声,“但是笮融那人,若不防范,迟早成为祸害。”
刘繇听了,无奈道:“先生也知道,袁术势大,我若有意对付笮融,若被其察觉,便会反投袁术,这便是重蹈吴景孙贲之覆辙啊。”
许劭听了,微微摇头,“孙策凶猛,使君确实要未雨绸缪了。”
“老夫观陆逊和那袁熙,皆是非常人,且为世家大族子弟,还往使君善加利用。”